> 文章列表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怎么办停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怎么办停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停办,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2021年7月1日开始,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项补贴”将停止发放,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参保群众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以下几个问题,你需要了解:

停办“两项补贴”分别是什么?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三个多”政策,即多种保障、多元筹资、多方参保,其中“三档补贴”是其中的重要政策。而“两项补贴”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对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给予两项资助:每人每年360元的个人补助和每人每年50元的大病保险补助。这两项资助总额约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13%左右。

为什么要停办“两项补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称,中央财政已经安排近40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可以保障参保人员免费接种新冠疫苗、避免“重病报销高峰”,以及承担大病保险基金短缺等问题。同时,取消“两项补贴”也有利于规范医保基金管理,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稳定运行。

停办“两项补贴”会对参保群众带来什么影响?

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保障范围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参保群众的基本医保权益不会发生变化,而是减少了资助金额。从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免费新冠疫苗接种次数共计14.6亿次,个人负担降低了30%以上。此外,地方政府可以继续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提供新的扶贫、保障政策和特别补助。在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不变的基础上,停办“两项补贴”影响参保群众的实际支付金额。因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仍然是居民医保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升民生福祉和保障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应对“两项补贴”停办?

对于参保人员来说,应该通过多途径了解自己的保障权益,比如亲自到医保经办机构咨询、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关注媒体信息等。同时,要加强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科学用药、合理就医,避免过度治疗和过度消费,减少负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仍有改进空间

虽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年扩大,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区域差异、保障标准偏低、待遇差距等。因此,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增强可持续性,加强参保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