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的计费工资怎么计算
五险的计费工资是什么?
五险指的是社保缴纳的五项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计费工资是指参加社保缴费的员工在职期间每月应纳入缴费基数的部分工资。
如何计算五险的计费工资?
目前,社保缴费的基数有两种计算方式:工资总额和基本工资。工资总额指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所有薪资组成部分的总和。基本工资指企业为员工规定的基础工资。
计算公式为:五险缴费基数 = 员工工资总额 × 缴费比例;五险缴费金额= 五险缴费基数 × 对应缴费比例。
五险缴费比例是多少?
五险的缴费比例是由中央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的,具体缴费比例会因城市不同而有所区别。通常,企业和员工各承担一部分缴费,比例为:养老保险 8%(个人缴纳4%,企业缴纳4%),医疗保险 2%(个人缴纳1%,企业缴纳1%),工伤保险 0.2-1.0%(企业缴纳),生育保险 0.8%(企业缴纳),失业保险 0.5%(个人缴纳0.05%,企业缴纳0.45%)。
五险缴费金额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五险缴费金额的计算原则是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正常参保的缴费基数和比例,不得低于当地各项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或人均工资标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员工的缴费金额和计费工资不带入企业税前成本。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将员工的社保缴费金额视为扣减企业所得税的费用。
五险的计费工资影响员工的福利待遇吗?
是的。员工的社保计费工资不仅影响其五险一金的缴纳金额,而且也影响其享受社保待遇的福利水平。例如,企业奉行社保“缓缴”政策,高于最低计费工资的部分也要按照计费工资的标准进行缴纳。
在企业调整员工薪资时,也应当考虑五险一金的计费工资水平,以保证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社保福利待遇。